产品知识

行业新闻 产品知识 常见问题

广东佰冠实业电线电缆:家装电线选择标准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1-11-22 11:04 浏览次数:

  广东佰冠实业电线电缆:家装电线选择标准有哪些?

  家庭装修时电气安全等暗装显然较为重要,小编觉得相比一些华而不实耗费巨大的装饰,在水电这些暗装工程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显然更为重要,究竟一来水电都是暗装工程,一旦出了问题维修及其甚至被迫重新装修。二来水还好说,电线电路一旦出了问题,轻的话可能烧坏电器等设备,重的话短路起火或者触电,都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生命安全,所以显然马虎不得。今天,广东佰冠实业电线电缆小编跟大家分享下家装电线选择标准有哪些?

  一、品牌

  关于电线国家都是有相应的标准,电线的好坏一般家庭用户不可能自己有足够的技能和工具来辨别,多看看线粗不粗什么的,所以对于普通用户,很重要的是看品牌和标准,电线事关用电安全,所以国家对电线的监管算是非常严格的,将电线列为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标准和相关的实验方法,进行相应的出厂检测认证,市场监督治理总局和地方市场监督治理局每年还要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因此一般来说上规模的品牌,只要不买到假货,产品都是是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并标明产品的实际品质的,比如阻燃性,耐温性等。事实上来说目前家用电线品牌以区域性流行为主,因为家用电线的生产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只要厂家不动歪心思,生产合格的产品并没有技术上的难度,再加上电线运输重量比较大,除了一些全国性的品牌,很多中等规模的品牌凭借在当地多年深耕,再加上使用多年经过时间检验的口碑,也在当地牢牢占据着这市场份额。

  二、电线的种类和平方

  电线一般有硬线和软线,软线也就是BVR线主要是便于穿管,性能上并没有优势,但一般软线价格会贵很多,再加上接线时接头为了防止氧化还得使用挂焊锡,操作比较繁琐。所以一般来说家装一般使用的都是硬线。

  至于平方的选择,一般来说可能装修公司正常的建议都是照明1.5,正常电器插座2.5,空调等大功率4个平方,但是我建议照明也选择2.5平方,因为目前来说1.5和2.5价格差不了多少,而且很多地方都会把浴霸、风扇灯灯等电器接入照明电路,假如使用1.5电路恐怕够呛。《住宅设计规范》电气部份也明确规定:住宅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套内的电气管线应采用穿管暗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分支回路截面不应小于2.5mm。也就是国家规定上也是要求住宅内电线规格不得小于2.5的。

金环宇电线电缆:家装电线选择标准有哪些

  三、载流能力、绝缘性、耐温性、安全环保性等

  这方面的性能取决于电线的两个地方,一个电线的内芯也就是铜线,另一个就是电线的外皮也就是护皮。

  (一)、内芯(铜线)

  电线内芯也就是铜线的质量,包括铜的质量,铜线的粗细,因为这个关系着电线通电时的电阻和发热情况。这个没啥好说的,说白了不过就是堆料的问题,只要肯用好材料,许多规模不大的企业也能生产出好铜线线来,一般都是选用99.99%以上的无氧铜。还有就是铜线的粗细也就是平方数,刚才也说了,国家规范是室内线必须在2.5平方以上,所以照明插座都选用2.5平方的就允许,除了控制线以外不建议使用1.5的线,因为一般照明都是全屋串联一个回路(有的可能还得接浴霸),安全起见还是用2.5的比较好,其余就是客厅空调4平方线,其余的空调假如设置单回路2.5平方的就允许,电线电缆生产厂家>,假如没法设置单回路允许在主线上4平方线,厨房和卫生间2.5的允许,也建议设置单回路,假如有大功率如热水器什么的允许将主线为4平方。

  (二)电线护皮

  这个才是电线选择的重点,也是体现商家实力的地方,因为电线的绝缘、阻燃、耐温、都在这层外皮上,电线之所以会短路也就是因为因为这层外皮老化开裂或者铜线发热导致外皮融化线路,所以各大厂商都绞尽脑子改进工艺,让这层外皮耐温更高,阻燃性更好。我觉得这个设计指引里说的很清晰明了

  家用电线的护皮一般使用聚和聚乙烯,其它材料也不是没有,比如四氟龙什么的,但一般适用于工业电缆比如充电桩线,所以常用的就这两种。

  1、普通BV和ZR-BV线(聚材料)

  这种电线也是普通的电线,一般来讲我国大部分家庭装修时装修公司都是提供的这种电线,生产的厂家也非常多,护皮是普通的聚PVC,耐温性也就是持续工作温度可达70度,使用寿命上20-25年,阻燃性能上,广东品牌电缆>,PVC材料属于难燃材料,不会助燃,没有明火不会燃烧,所以普通的国标bv线应该也是有一定阻燃性能的,只不过阻燃性能没有那么强,在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有对电线阻燃性的测试,所以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肯定是要通过单根电线阻燃实验的。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GBDLCCJ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